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问题,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是中国社会转型、文化转型中的重大问题。期间,产生了多次规模甚大影响甚深的论争。早的如鸦片战争后的中体西用之争,后来有五四时期的中西古今之争,继后有30年代前后关于全盘西化、本位文化建设、中国现代化建设等问题的论争。改革开放以后,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如今,跌宕起伏、高潮不断的传统文化热、国学热,都是中国社会如何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现代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表现。诸多人物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见解,思路不同,观点迥异。从文化价值观的层面看,根本问题在于各自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评价标准不同,而前提性的问题是何谓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如何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评价标准,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创新并促进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把握其内涵,应当先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中国传统文化又与我们习惯性略称的中国文化直接相关。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指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不断发展的、打上自身烙印的文化。这个文化,根据文化学家关于文化结构的见解,其构成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等层面。换言之,中国文化是一个丰富的有机整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间,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反映着中国文化最为本质的特征,是中国文化的气象所在、精神所在。

中国文化所讲的文化,是民族意义上的文化。因此,所谓中国文化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而中国文化所讲的中国,既是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地理概念是指中国的版图,文化概念是指整个中华儿女精神家园。“中国文化”是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概念。就性质而言,她是中华民族赖以长期发展、不断进步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就结构而言,她是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等层面在内的完整系统;就内容而言,她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并包括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多元(汉族、藏族、蒙族、维族、回族、苗族、壮族、哈萨克族……)一体(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思想学术发展的历程而言,她是包括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和新学等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实体;就学术流派而言,她是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家、阴阳家、兵家、名家、杂家等在内的诸子百家分途发展而又相互碰撞交流吸收的结果;就载体而言,她包括经史子集之类的典籍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就时代性而言,她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彰显时代精神的产物;就民族性而言,她是前后相继、不断发展,体现民族智慧的重要载体;就价值取向而言,她是以中华民族精神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导向,蕴涵团结统一、贵和尚中、守成创新、以人为本的一整套价值理念的整合;就历史发展阶段而言,是指从古到今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

以上是从平实的学术界定角度而言的中国文化概念。但在最近30多年的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实践中,中国传统文化往往被略称为传统文化,也常常被略称为中国文化。中华书局主办、上个世纪90年代颇有影响的学术杂志《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其所谓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上个世纪80年代出版、李宗桂撰写的《中国文化概论》第十五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其所谓传统文化正是中国传统文化;邵汉明主编的《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第十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研究”,其所谓传统文化也是指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常常被略称为中国文化。前述李宗桂撰写的《中国文化概论》,其所谓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其所谓中国文化也是指的中国传统文化;台湾学者韦政通撰写的《中国文化概论》,其所谓中国文化也是指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他在“自序”中本身就是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并用,而且是在同等意义上使用。类似情况,在在多有,可谓学术界惯例。

二、何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可知,学界所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但是,究竟何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往往没有一个确切、明晰的概念界定。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这么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过程中,问世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但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却缺少充分的揭示。近年虽有若干著作专门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的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大谈方法论、价值观、范围、内容、特征等,但就是不正面谈何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即便有的论著从内涵揭示的角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探讨,但却有着颇为不同的理解和表述。从学术界研究实践看,从内容、范围、功能、特征等方面阐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著甚多,可以为我们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做出适当的概括提供借鉴。

张岱年先生说:“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有丰富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基本思想观点:一是人际和谐,二是天人协调。”“这类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阐扬。”在题为《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优良传统》一文中,他指出:古代唯物主义与无神论传统、辩证思想、人本思想、坚持民族独立的爱国传统,都是“中国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核心是关于人生意义、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的基本观点,可以称为人本观点。”在《传统文化的精华》一文中,他提出:“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核心就是关于人的自觉的思想。”此外,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以和为贵等,也是中国文化优秀传统中的精湛思想,但最重要的是关于人们道德自觉性的思想,“这确实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钱逊先生认为,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独立人格精神;忧国忧民、竭诚尽忠的爱国精神;“慎独”的高度自觉的道德精神以及敬老爱幼、尊师重道、温、良、恭、俭、让等,都是“传统美德”。

罗豪才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天下一统的国家观、人伦和谐的社会观、兼容并蓄的文化观、勤俭耐劳的生活观等为主要特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心灵支撑和强大的内在动力,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翰卿、李保林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和当代价值、应当在思想内容上进行转换的,至少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体现和表达民族精神的内容。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兴利除弊”的改革精神;重民贵民的民本思想;“自强不息”,不畏强暴,不怕困难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精神;注重和谐的“和合”思想;“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和关于吸收异质文化的“会通精神”;等等。其二,扬善抑恶,注重人格和道德修养的伦理精神和人生价值观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己观念;“三军

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人格思想;“杀身成仁”、无私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重气节和大公无私的人生价值观念;“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重道德精神;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和当代价值”的思想内容。

笔者曾对优秀文化传统做过探讨,认为优秀文化传统应当具备的特征是:反映中国文化健康的精神方向;能够鼓舞人们前进,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中,都具有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作用;具有民族文化认同功能;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稳定性;是中华文化的活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

强大的生命力。优秀文化传统及其在当代的主要表现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整体为上的价值取向。笔者还曾探讨过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关系,认为中国文化精神的积极方面构成中华民族精神,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集中体现”,

其主要内容是: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团结统一的价值取向、贵和尚中的思维模式、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厚德载物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科学民主的现代精神。

纵观国内30多年来的文化研究实践,可以说,凡是承认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合理的价值,其优秀成分在今天仍然具有促进民族发展、社会进步作用的人,大致是以上思路和观点。质言之,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两重性,其优秀成分能够为今天所用的,都会在肯认民族精神的基础上,认同传统文化中的诸

多积极内容及其合理价值,尽管论者在内容的选择和价值的评价上,各有不同甚至分歧甚大。

在我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不够明晰。学术研究的前提或基础是概念明晰。一个概念的内涵,是指它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概念,它所指涉的本质性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常好的成分或因素,在内容上包括从自然到社会和人类自身,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军事、医药等诸多方面。因此,用传统文化蕴涵着两重性作用的思路,用列举式的方法,阐释其优秀成分及其现代价值,是值得尝试也值得肯定的。问题在于,由于大量的论者是从现象罗列和内容列举的路径来论说,结果就导

致“何谓优秀传统文化”成了一个比较模糊甚至有点含混的问题,人们往往能够意会而不善于言传,擅长列举而缺乏明确的概念界定。如上所述,成千上万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著中,论及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为数不少,但基本没有定义式揭示其内涵的。严肃点说,就概念明晰的角度而言,何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很清楚的。这种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厘定、阐发和弘扬,也直接影响到这个问题研究的学术含量。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文献,学界正面揭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也有人在。一种看法认为,所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对提高人民的思维能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切有重大价值的优秀精神成果的总和。另有一种看法认为,所谓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那些经过了实践检验、时间检验和社会择优继承检验而保留下来并能传之久远的文化。这两种表述,可以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的定义式阐释。前一种表述,重在实践性和当下性,偏重精神内涵,强调思维能力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推动,是从现代省思传统,具有较强的时代

感,但相对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性、民族性和前瞻性。后一种表述,重在传承性和历史性,是从传统来提升现代,但相对轻视了时代性和当下性。不过,就研究思路而言,这两种表述应当说大致反映了学术界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性理解。

在我看来,所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精神所在、气魄所在,是体现民族精神的价值内涵。她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迄今仍有合理价值,能够为中华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创新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主要体现于思想文化的层面。质言之,所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至今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可能有人会说,器物文化中的那些卓越的工艺品,制度文化中的某些精粹的成份,难道不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吗?当然是。但那些卓越的工艺品和精粹的管理思想,是由相应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所指导所决定的,蕴含着特定的精神内涵。因此,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文化的范畴,或者说从思想文化的层面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不为过。实际上,从操作的层面看,我们所要传承弘扬并创新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无形的方面,正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天下为公的崇高理想,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贵和尚中的和谐思想等,都是无形的精神财富,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中华民族价值观的正能量。今天我们所要弘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建设的中华优

秀文化传承体系,在我看来,正是从精神内涵的层面切入,以思想文化为主导的那些内容和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讨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个概念及其关系的







































庆国庆白癜风医院惠民活动
白癜风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zxiaowanjia.com/nxys/87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