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

1、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是指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的特定文化产物或现象。

①地域文化的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②地域文化既有物质方面的差异,也有非物质方面的差异。

③“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④地域文化是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时期内又是相对稳定的,。

举例:耕地:南水北旱;饮食:南甜北咸;民居:黄土高原窑洞,傣家竹楼;建筑间距:由南向北扩大;服饰;交通;民歌。

3、地域文化知多少:

(1)方言文化:中国的方言太多了,尤其是南方(因为地形不完整、交通不便利,所以方言多)。方言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部分意思只有方言才能表达清楚。中国的文字虽然是统一的,但是方言一直是不统一的,这也是全国为什么要统一使用普通话交流的原因。

(2)饮食文化(特别是民间的日常饮食):山珍海味可以运输,而民间的日常饮食则不同。如西藏的酥油茶,主要是取材于当地,或是运输到当地,是当地的老百姓吃得起、经常吃的。不同地方饮食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北方有些地方是坐在炕上吃的,朝鲜族是坐在地上吃的。各地的饮食餐具也是不一样的。

(3)民间信仰文化:西方人宗教意识强,中国人的习惯是宗教意识比较淡薄,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但是各地都有很强烈的民间信仰。除了一般的大宗教外,一般人的信仰有很强的地域性。北方有蝗虫,传说刘猛将军能治蝗,于是到处供奉;江西信许真君,传说他善于治蛟(蛟龙带来山洪);江南信蚕桑娘娘;闽台信妈祖娘娘等。民间信仰有地方性,离开这个地方,就不再有存在的意义(4)民间建筑文化:民居必须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善于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如: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傣家的竹楼,或是就地取材,或是适应当地地形和土质,或是适应当地气候,都是地理环境决定的。

(5)民间戏曲文化、民间绘画、地方服饰……

二、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一)外国文化与人口:文化差异(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影响很大。

1、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1)初婚年龄的大小:初婚年龄偏低,加速人口的增长。晚婚能够延长世代的间隔,会降低出生率。

(2)婚姻的稳定程度:离婚率与人口出生率呈负相关的关系。离婚率越高,人口出生率越低;离婚率越低,人口出生率越高。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婚俗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初婚年龄

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见惯,人口出生率低

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人口出生率高

婚姻的稳定程度

不够稳定,离婚率高,再婚现象较多,大大降低出生率

较稳定,离婚率较低,出生率较高

2、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世界各大宗教都有自己的婚姻观、生育观、人口观,她们几乎一致认为婚姻是神圣的,人们应当在自由平等、互敬互爱的前提下遵守"自由自主"的婚姻制度,反对人为地限制生育,主张增殖人口,这种婚育观对当今世界人口数量以及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的增殖。如天主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但是佛教,由于基本教义有“四谛”、“六道轮回”等。一向鼓吹出家遁世、轻生乐死、厌弃生育,对人口再生产的态度十分消极。

在科学文化极不发达,对人口现象无法作出科学解释的古代,一切原始民族无不把人口的兴衰、后嗣的有无与多寡视为上天或神的安排。宗教力量对人口发展过程的影响,还集中地表现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例如,信奉基督教的日耳曼民族奉行比较严格的一夫一妻制,而伊斯兰教却允许多妻制的存在。在欧洲中世纪,教会对婚姻、家庭、收养等与人口有关的问题,享有无可争辩的管辖权,甚至有关出生、死亡、收养、结婚、离婚的数字,也以教会登记为唯一的来源。此外,某些宗教职业者(如天主教的神甫、修女,中国佛教的僧尼和喇嘛等)终身不婚,某些宗教禁止本教教徒与异教徒结婚。这些也都是与宗教有关的重要的人口现象。到了近代和现代,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尽管已大为削弱,但依然存在。

(二)中国文化与人口:

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比较:

类别

传统文化

对人口的影响

现代文化

对人口的影响

生育观念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出生率高

只生一个好,男女平等

出生率低

职业选择

学而优则士

士、农、工、商

全民皆商

平等行业

人口流动

安土重迁;

父母在不远游;

人口流动少、

流动距离近

四海为家、

婚嫁四方

人口流动多、距离远

中国过去婚龄一向较低,早婚成俗。这首先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人的寿命短所决定的,它要求下一代人尽早进入生育周期,以增加人手,并确保宗祀延续。此外也与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也是分不开的。早在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就规定凡男20、女17岁不婚者,罪及父母。汉惠帝规定女15岁以上不嫁者,“五算”,即按5倍收取人头税,这已形同逼嫁了。北周武帝曾诏示天下:男年15,女年13以上,所在军民以时嫁娶。这大概是中国历代最低的法定婚龄了。明、清两代的法定婚龄是男16岁,女14岁。国民党政府则规定为男18岁,女16岁。但因未采用实足年龄,所以实际婚龄要更低一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年颁布的《婚姻法》中规定最低婚龄为男20足岁,女18足岁,比过去提高了不少,从当时来看也是适当的。年颁布的新《婚姻法》又把最低婚龄规定为男22足岁,女20足岁,在世界各国中属最高之列。

(三)问题分析:

1、思考: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1)血缘关系越远,基因(DNA)组成差异越大。互补作用越强,则后代的先天素质较好。

(2)双亲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利于小孩的后天教育。

2、列表对比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地域文化差异及其对人口的影响。

类别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地域文化特点

早婚、重男轻女、宗教色彩浓、

工农业生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晚婚离婚率高、宗教色彩淡、

工农业生产以技术密集型为主

对人口的影响

提高人口出生率,人口增长快

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增长慢

3、思路总结:地理学关于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等,因此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聚集的特定文化现象,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有人称东亚为稻米文化、中美洲为玛雅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二)城市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建筑空间布局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建筑在空间上的分布;建筑结构是指一个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关系;而建筑风格则是指建筑的整体外在表现。

1、从建筑布局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美国城市中心→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布局。这是因为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崇尚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居民心理。

(2)欧洲城市中心→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反映了西方城市发展一般都是以教堂或广场为中心逐步发展而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3)中国城市中心→围绕衙门、中轴线四方布局:如故宫,反映了我们国家很早就将“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融入在城市建设布局上。

2、从建筑结构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使我国民居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如东方园林讲究园林构景的层次,追求的是“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并通过回廊、门洞以隔景、障景等艺术手法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园林道路设计上讲究“避直求曲”,这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正如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称之为“交流”,而外国人则认为是“探险”。

(2)西方文化外向、开放,民居往往没有围墙,园林注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园林“道路”设计直率、明朗、和盘托出。反映了西方文化性格上的“外向”和表达方式上的“直白”。

3、从建筑风格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式宫殿建筑的红墙、黄瓦、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等,注重“神似”,反映了东方建筑艺术充满了想象力,也体现了东方文化中“以意传情”,对美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理解。西方式宫殿建筑的喷泉、雕塑、修剪整齐的园林绿地,重视尺寸比例,务求逼真,注重“形似”,反映了西方文化务实的一面。东方古典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的教堂表现宗教的崇高庄重。

(2)中国民居讲究院落(如“四合院”)的一统和大家团圆;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讲究户外休闲。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建筑也别具一格。

4、从城市建筑变化还可以看出地域文化的变化:如银川西夏历史建筑先有中式风格,因为银川西夏历史时期正值唐宋中原文化的鼎盛时期,受中原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多表现为中式风格。后来受宗教传播的影响,又有伊斯兰风格,如“清真寺”,城市建筑布局也多围绕寺庙发展。现代银川又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城市布局沿主要铁路、国道和城市交通干道布局,这反映了内陆城市发展与陆路交通的密切联系,说明了现代文明的影响。

5、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长期的。如徽州文化深受移民文化、宗族文化、徽商文化与皖南山区的盆地心理文化的影响,在建筑上形成了“祠堂、牌坊、民居”的古建三绝。现代徽州民居依然受其影响。

四、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广场上的雕塑B、温泉

C、建筑材料D、城市(B提示:温泉属于自然要素)

2、从北到南,我国居民的墙壁由厚到薄,屋顶坡度由小到大,这种文化反映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哪些变化

A、降水量由北到南逐渐减少

B、热量由北到南逐渐减少

C、光照和热量由北到南逐渐减少

D、光照和热量由北到南逐渐增多(答案:D)

3、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的原因是为了

A、扩大势力B、发展生产

C、养老送终D、加快城市化进程(答案:A)

4、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工商者遭到统治者贬斥的原因是

A、工商者工作时间较短B、工商者不是财富(粮食)的创造者

C、工商者体质较弱D、工商者道德品质较差(答案:B)

二、综合题

5、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旧时,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房屋建筑特点差别较大。北方墙体厚,窗户开在南墙,大而明亮,房项坡度平缓或是平顶,床多为多坑。南方墙体薄,南北墙均有窗子,房顶坡度大,廊檐较宽,床多为木床或竹床。今天,现代多市高楼大厦林立。已经没有了旧时南北建筑的显著差异。单纯以建筑外观不容易区别南方和北方了。试回答:

(1)以古代南方与北方的建筑差异,说明南方与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

答案:北方:冬季寒冷,降水少,南方夏季炎热,降水多。其房屋建筑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的特点。

(2)现在南北方建筑的差异有何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现在南北方建筑差异已不明显。说明生产力水平提高,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也必然减小。

6、秦腔气势磅礴、高亢、明亮;黄梅戏细腻、婉转、优美。秦腔原产于陕西,黄梅戏原产于皖、赣、鄂交界处,主要流传于安徽省安庆地区。为什么黄梅戏没有产生于陕西,而秦腔没有产生于安徽一带?

答案: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内文化的形成。陕西、安徽两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又造就了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所以根植于其中的文化必然会存在差异,故就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八百里秦川的广袤,塑造了陕西人质朴、粗犷、豪放的性格,也产生了秦腔这样高亢、明亮的戏剧语言;而安徽一带的清山、绿水、小桥的灵秀景致塑造的是温和、细腻的安徽人,所以当他们想要表达对自然、生活的感受时,选择的是这种温婉、含蓄的黄梅戏。

7、为什么纽约市中心没有历史建筑?巴黎也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什么代表现代文明的高大建筑却布局在城市的郊区?

8、陕北窑洞和山西乔家大院同处自然环境相同的黄土高原之上,两地建筑文化差异却很大,这表明地域文化是哪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陕北民居是如何适应环境的?(收集全国民居的实例进行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分析)

9、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基础上,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的产物。现代都市、阿拉伯国家城市和江南小镇对比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色有什么不同?

答案:现代都市:高楼林立,现代、时尚、经济发达、都市气息浓厚;阿拉伯国家城市:伊斯兰文化影响明显;江南小镇:细腻、柔美的水乡文化。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城市的景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社会发展最集中的区域是城市”,城市在其形成过程中往往会打上地域文化深深的烙印。

10、举例说明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及其原因。(如南米北面、南矮北高、南船北马、南经北政、南轻北重、南尖北平等等。)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皮肤病医院是哪家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皮肤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zxiaowanjia.com/xbjs/xbjs/8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