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与养生中西香文化

一、传统香在养生中的作用

1、传统香品中“香药”对人的养生保健作用药多属植物类,古代是与中药分列的,宋代时专门设有香药局,对香药进行管理。香药也即是现在中药类属中的芳香类药物。如沉香、檀香、苏合香、乳香、丁香、麝香、灵猫香、龙涎香等。目前,人类已知且使用的香药有三千六百余种,常用的也有四百余种之多,制香常用的香药约为余种。香药的药性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中都有详细权威的界定。它们的共同点是具有“祛邪扶正、通经开窍、疗疾养生”的作用。如《神农本草经疏》中说“凡邪恶气之中人,必从口鼻入。口鼻为阳明之窍,阳明虚,则恶气易如。得芬芳清阳之气,则恶气除而脾胃安矣。”在《苏合香疏》中又说:“苏和香聚诸香之气而成,故其味甘,气温无毒。凡香气皆能辟邪恶,况和众香之气而成一物者乎?其走窍逐邪,通神明,杀鬼精,除魇梦。温疟虫毒宜然矣,亦能开郁。”在降真香条中又说:“降真香,香中之清冽者也,故能辟一切不祥。”等等不一,说明传统香的治病养生功效是由原始的香药而来的。人们根据这些香药的综合药性,按照君、臣、佐、辅(使)组成各种方剂,制成各种用途、各种形状的香品,以供人们佩戴(帷佩、香包、香囊、帷香)、铺枕、(香枕、香褥、香被)焚烧(香饼、香丸、线香、盘香等)和食用(香食、香粥、香饭),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陶冶性情,营造和美化环境的效果。近年来,经科学家研究分析证明,气味分子通过呼吸道黏膜吸收后,能促进人体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人体的抵抗力;气味分子能刺激人体嗅觉细胞,通过大脑皮质的兴奋抑制活动,调节全身新陈代谢,平衡植物神经功能,达到生理心理功能的相对稳定。这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证明了香气对人养生的重要作用。

2、东西方用香形式的差异对于香气的喜好与需求是人类的共性,不只是中国人特有的,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也是喜香的。其区别仅是用香的形式和对香的不同感受而已。这种形式和感受的不同,表现出的是文化的差异。

西方人的用香习惯和形式,是与西方文化以及文化熏陶出的人文性格相一致的。是否可以说,是比较注重直接的、单一的功用。比如,西方人对于香的制作,是把过程放在香气的分类和提取方面。使用时比较便捷,一喷即可。他们追求的主要是气味的改善,以满足嗅觉的需求为主要目的。中国人的用香,则与西方有着根本的区别。往往是有一个充满了文化的诠释、充满了艺术的美感享受,又充满了神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追求的不仅是芬芳宜人的香气,而是在那样一种温馨净雅的氛围内,进行着一次次心灵的熏染和滋养,一次次情操的陶冶,一次次本性智慧的升华,这正是中国人养生的根本。当然,真正的天然传统香在防御和治疗疾病方面也有着特殊的功效。《千金方》和《肘后方》中都有为数不少地验方留世,数千年的历史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了香的这一作用。所以,在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意识中,香对于人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神圣的,是性和命整体的需求。因此,在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中,香是不可少的。传统的薰香过程,是比较繁杂的,许多人往往是从配药、制作开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心、调息,以及精心的制作,而达到人香的相合,是香具有了一定的灵性。香的品质是一个人学养、修为、道德品质、个性的综合体现。从香药的药性,到阴阳的调和,君、臣、佐、辅的配伍等等,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焚烧的过程又是身心的调和、与天地自然沟通的过程。观香、品香则是一种心灵的、美感的享受。我们如果总结、归纳一下传统的烧香内容和形式,就不难得出一些有益的答案。古代的香基本可以分为几个大的方面:生活家居中烧香;祭祀用香,修行用香,治病养生用香,香艺或是香道用香。这些烧香形式和内容中,都要从净心开始,甚至要有恭敬心。即使治病养生的用香过程中,净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心烦意燥、心浮气燥不会有好的效果。一种形式,产生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产生一种效果。这些也是为了让燃香者进入一种状态,一种境界。甚至,这种净心的状态下,会产生许多用心求之不得的效果。所以,传统的烧香最基本的过程是,安坐、放松、净心、品香、观香、证香。实际是与传统修炼的“净、定、观、运、真”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这样一种有利于人净心、放松的形式和薰香过程,人处于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使香药的芬芳之气全面作用于人体,从而达到本性升华,身体健康的目的。而对于性的养护,古人更视为养生的根本。如孙思邈《千金要方》言:“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

3、传统香对人的整体作用香气有益于人体健康应该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但是,不同的香药对人体产生的作用却是不同的。传统香除了专门治病疗疾的香以外,基本是以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不同需求考虑配方,如宗教用香、书斋用香、寝室用香、衙香、帏香、车轿用香等。基本都有特殊的需求。这也是“和香”取代“单品香”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从香的用途分类上来分析传统香方中对人作用的侧重点。在传统香的发展过程中,名贵香方一般用香药品种较多,剂量较大。大多数配方是按一君、三臣、五佐、九辅(使)配伍。而且,所用香药中檀香、沉香、龙涎香、安息香、苏和香等名贵香药量比较大。其香气比较浓重,且多有滋养本性、驱邪安神、养气活血、通经开窍等效果。以祛病防病为主的香,则往往是香药和其他中药配合组方。如“祛疫避瘟香”中,除了檀香、沉香、降真香等香药以外,则加入了苍术、乌头、菖蒲等。趋避传染疾病的香佩等亦是以此为香药配伍的基本原则。所以,这类香除了其他天然香所具有的驱邪防病效果,还具有了对应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如“祛疫避瘟香”主要对治的是各种瘟疫和感冒类流行传染性疾病。修行用香,在传统的修行中,香有着特殊的作用。不同的修行法门,往往都有自己相对应的香。如藏香是根据藏密的修行特点、文化、饮食特点、地域及气候特点而形成的,适应藏区和藏传佛教的香品。中原地区的香,既有它的地区普适性,也有许多对应性的香品。还有修行的层级不同,对香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有许多修行有成的高师,往往是根据自己修行的需要,自己配制专用的香。如弘一法师在晚年就专门收集和配制自己需要的专用香。传统修行用香的要求,是要具备其最基本的功用,按传统的说法即是要达到具有“通化凡圣、邀天集灵、和合性命、通经化窍、祛邪扶正”的基本效果。居家用香是最丰富多彩的,按功能分类,其中有日常起居焚烧的、有读书用香,书画用香、卧室用香、书斋用香、接待不同客人的不同香品,还有厨香、厕香、帷香、随身的香包、香帕、书信用的香笺、甚至安禄山还为杨玉环进献了助情香等。在传统的居家用香中,怡情养性类的香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别是唐宋时期,文人墨客不仅用香,而且许多人自己制香。如丁渭、蔡京、苏东坡、黄庭坚等亦都是制香大家,他们的香基本都是这一类的。历史上仅文人们留下的梅花类名香就有几十种之多。著名的就有“寿阳公主梅花香”、“雪中春信”、“江南春信”、“春消息”等。这些好的香品,在净室中焚燃一支,净心观照,一炷香燃起,使人不仅是如沐春风、身处梅园之中的感觉,而更有脱胎换骨的体验,神清气爽的感受。每天能拿出几十分钟的时间,一个静谧的环境,一只古朴典雅,造型精美的香炉,放松下身心,去感受这种经典的鬼斧神工之作,不是用对身心的养护和精神的享受就可以说尽其中内涵和效用的。

二、和香与单品香在保健养生中的区别

传统香的发展,是走过了与其它事物发展相同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普适到个性的发展过程。它的根本之妙,尽是在“和香”中体现出来,也即是合理的组方。传统香的发展也走过了从单品香到和香,逐步形成有效验方的过程。和香,不是简单的香药的组合,是根据主体需求,按药性进行科学的配伍,和香与单品香的不同点首先在于功效的差异。和香是从整体上作用于人的不同层次和方面,而单品香往往功能是比较单一的。从药性的运用上讲,和香在用药上有突出的目的性。香的目的确定之后,按君、臣、佐、辅(中医方面是讲君、臣、佐、使),相生相克进行配伍,这样既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性,产生整体的作用,又可以互补其优势,消除其不利因素。和香,实际上即是一个将香药有目的的优化过程。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即是香药的炮制。通过炮制使每一味药都达到整体目的所要求的效果。历史上的许多名贵香方和香品,是智者和历代圣贤智慧和实践的成果,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就像治病的良方一样,是经过千百次的实验,千百年的不断完善形成的,凝聚了无数代人的心血。是儒、释、道、医、武等各家圣贤为后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单品香无碍比拟的。例如沉香,它在传统的和香中是一味非常重要的香药,具有调和众药之功,被称为香中阁老,却很少单独使用。如果单用沉香制香,哪就好像使它成了一个没有臣佐的宰相。即使它有天大的本事,又如何发挥呢?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单品香虽然大量使用了沉香、檀香这样的名贵香药,却只是让人闻到了香气,对人体健康却没有明显的效果。甚至有的香会让人焦躁不安,有的香会让人感觉到很腻,有的香会让人不能入静,想入非非。原因何在呢?因为,再名贵的香药,他的作用也往往是有侧重点的,单兵作战,难以顾忌整体,也谈不上致和的功效。更何况,像檀香这样虽然名贵的香药,单烧或多用会使人气浮上燥。善和香者,导其性而用之,则会产生殊异的效果。这就是名香、有传承的香和非传统香、和香与单品香的根本区别所在。

更多精彩请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白癫风的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zxiaowanjia.com/cygn/cygn/9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