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校区期待一场中西文化的化学反应

前言

今年是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协和高中落地生根的第四个年头,在上海的众多国际化学校当中,协和高中把办学的根基更深地扎进了中国的土壤。作为一校之长,侯校长希望此举能够促成的不再是中西方文化间一个矜持的点头示意,而是彼此袒露襟怀毫无芥蒂的交融,用她的话来说便是,期待一场深刻的化学反应。

感时应世

探索国际教育的深层路径

在上海这样的城市,中西方文化之间表面的模仿与交汇早已司空见惯,无论在国际化学校还是传统学校,圣诞节的姜饼屋、中秋节的月饼、万圣节的南瓜共同装点了孩子们的节庆生活。可是表面的热闹掩不住内里的陌生,要在一所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学校里有系统地植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就不仅仅是图个热闹那么简单了。

促使东西方文化从形式到内在的深度融合,让外国人了解中国,让中国人更有底气地讲述中国故事。

浓厚的传统文化情结不仅源于自身的文化自觉,更是源自长达20年国际教育的浸润所引发的深层思考。那些困惑的、轻蔑的、不解的眼神,植根于千百年的隔绝和现存的发展差异,让我们越是深切地感受到横亘在东西方之间、深埋在不同肤色之下的文化隔阂,即便是朝夕相处也难以消融。

年,教育部颁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国际化学校来说,就是要将中国文化融入国际教育。同时,作为协和高中主体课程的IB课程本身,也有重视母语教学、倡导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内在要求,培养熟悉本国文化的世界文化参与者是它的最大特点。这一切的因缘聚合,促使协和高中开始探索一条更加深广的文化沟通路径。

年,协和高中尝试着将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引入IB和AP课程。当时,协和教育考虑的是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孩子更需要一个清晰的自我认同,只有明确了“我是谁”之后,才可以基于对自我的认知和接纳,去与他人和社会产生互动,才能在世界大家庭中被识别出来。

在中国接受教育的外国孩子也需要知道什么是中国文化,只有基于了解的认同才是真正的认同,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他们是消弭东西方隔阂的重要力量。国际化并不是要将人从母国的文化土壤中拔出,去寻求世界大同。而是要先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然后再去超越这些界限,这才是未来卓越的世界公民应有的素养和格局。基于这样的认知,协和团队出发了。

与时俱进

重塑传统文化的解读方式

目前国际教育的本土化尝试大多都停留在活动组织、环境创设等浅层设计,而从课程方面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还为数不多。作为先行者,协和高中编写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晓程度、兴趣、态度及对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评价与建议四个维度,对全体高中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

协和高中编写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晓程度、兴趣、态度及对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评价与建议四个维度,对全体高中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校方了解到国际课程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点、态度及性别、年级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提供了依据。

基于此,学校构建了以中国文化社团课程、IB和AP的语文和IB认识论两门科目的延伸课程、中国节庆展示活动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为四个纵向经度,并与横向的德、智、体、美、劳五个学生发展的纬度指标相互交错而形成的中国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不容回避,那就是传统的君臣父子、礼义廉耻、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价值标准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在今日的传统文化课程中如何加以扬弃?哪些才是适合当今国际化学校的课程内容?因此,学校将目光投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上,让传统与时俱进。

有了这个价值基础,课程的设计便有了方向。

语文课中的《沁园春·长沙》,让学生感受到词人毛泽东的风发意气和爱国情怀,《种树郭橐驼传》反映了人们对于公平公正的社会人才选拔机制的向往。

历史课全面梳理中国古代历史脉络,农民起义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对于自由和平等的不懈追求,民族大融合造就了富强和谐的繁荣盛世,诸子百家的思想时至今日仍然闪耀着诚信、友善、仁爱、法治的光芒。

政治课则系统介绍中国现有政治体制,结合收入分配制度阐述平等、公正和共同富裕的意义,通过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法则讲解法制与诚信的内涵等等。

中国节庆展示活动是学生们天马行空的舞台。

16年的中秋节,孩子们请来各个国家的老师品尝不同种类的中国月饼,请他们说出吃的是什么馅儿的月饼,属于苏式广式还是京式还是滇式。17年的中秋节则由师生一起用毛笔书写有关中秋主题的古诗句,然后在校内展示。祭孔日之前,最积极的竟然是几位外国的师生,他们很主动地提醒校长这个重要的日子,很有热情地投入准备工作,从始至终都乐在其中。

由师生共同创作的舞台剧《涿鹿》将于今年3月份开演。作品取材自距今多年前炎黄部族同来自东方的蚩尤部族在涿鹿县展开的一场大战,它将结合英国早期语言、中国古代历史以及戏剧的艺术语言,以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书法、武术等形式呈现出来,古今和中外熔于一炉,最终效果引人遐想。

育人为上

当代教育的歧途与正道

侯校长认为,国际教育中,中华文化教育的价值正在于,你是中国人就应该知道中国的事,无论你说着哪国语言,都应该能讲出中国的故事。也有从小生长在中国的外国孩子,高中或大学时回国读书,毕业后又回到中国发展事业。跨文化的教育培养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亲切感,造就了跨文化而又超越文化界线的国际性人才。反观国内的一些家庭,有些纯中国血缘的孩子到了初中,中文作文只能写几句简单的话。明明可以成为双语人才,却生生地在中国土地上被养成了“香蕉人”,不能不说是另一种悲哀。

当代教育的未来将走向何方?这个庞大的问题我们心中还没有笃定的答案。然而致力于国际教育20年,学生们走过的歧路与坦途都让我们更加坚定地在中外文化深度融合之路上走下去。

转载来自《菁Kids》

赞赏

长按







































首都老牌白癜风医院
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zxiaowanjia.com/jbhy/jbhy/9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