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时代特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热点研究2

中国大学生走进了"95后""00后"一代,这是肩负历史使命的一代,是实现"两步走"战略安排,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这代人的思想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青年的思想行为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这既是对青年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年,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们把握时代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积极研究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和大学生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相关文献梳理基础上,我们试图分析和把握基于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内涵和趋势。

一、该领域研究新进展

  针对"95后"大学生群体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热度不减。以CNKI中年发表的期刊文献为数据源,以"高校学生"和"思想"、"当代大学生"和"思想"等相关词组合为主题,搜集到文献篇(发表在CSSCI、核心期刊等高水平期刊的文献篇)。综合运用高频词分析统计分析和隐含狄利克雷分布模型主题聚类分析,得出年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

  运用自编程序进行高频关键词统计发现,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创新发展""路径优化"等位列关键词热度的前10。从热度前50看,与网络有关的关键词呈现度较高,如"互联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网络环境""舆情""媒介素养"等。

基于大学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频"热"词云

  随后,采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DirichletAllocation,简称LDA)模型对所有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公式及推导过程略)。根据LDA的词聚类的结果,可以构建词语与主题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LDA文档的聚类结果,可以构建文档与主题的关联关系。

  我们通过LDA模型计算,统计得到的6个主题词类;并计算了每个主题下,每个词与该主题的相关度,发现了比较明显的聚类特征。结合文献高频关键词的统计,进一步分析6个类内在关联,概括为6个研究主题。

  分别为(以下图示中,圆形面积表示与主题的相关度,数值略去):

  1.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研究。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宗教观、生活化理论等核心词,围绕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开展道德情感教育。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路径研究。体现为培育问题、培育路径、培育机制、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核心词,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开展研究。

  3.思想政治教育与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互动研究。体现为网络环境下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和民粹主义倾向等,以及因为网络媒介发展而带来的大学生亚文化传播等问题的研究。

  4.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体现为互联网时代下的话语权研究,网贷、表情包、网络流行语等网络社交行为研究,以及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等对策研究。

  5.大学生创新创业和生涯教育研究。体现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特点研究,包含了社会资源、众创空间、求职、成功等核心词。

  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体现为协同育人、新形势、实效性、创新等核心词,是对教育路径、方式、对策的优化提升研究。

二、该领域研究热点内容评述

  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和LDA主题聚类分析结果,为全面、客观地总结大学生时代特征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领域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事实依据。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文献进行了二次分析,以LDA主题聚类为基本范畴,以关键词为基本线索,并结合有关文献的再次检索、阅读和分析,试图总结年该研究热点领域的核心内容。

(一)时代发展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提出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状态从相对封闭转变为开放,从以政治为中心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随着社会环境的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矛盾也表现为理论彻底性、主体选择性和环境复杂性的矛盾。[1]年有学者指出,当前多元文化冲突日益明显,多元价值观并存已成事实,大学生对事物意义性的选择、评判也变得多样,大学生教育的"经济逻辑"排挤了"意义逻辑";各类移动社交平台给学生带来了便利,但媒体报道的内容也容易干扰大学生的行为取向及价值选择。[2]同时,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主体势弱、内容失范和方式机械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学生座谈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优化的研究指出,帮助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是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的生动教材。具体路径有如积极推进法制建设,改善社会环境,培育平和理性的社会心态的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营造高校良好的价值观教育氛围;如全社会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力量,挖掘茶文化、经典读物等的丰富内涵,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各个学段;如加强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的系统性,不能只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价值观培育,还应增加生命价值、审美价值等相关课程,并且让各门课程都具有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如丰富价值观教育的手段,多采用情感式、体验式的教育手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澄清价值、理性思辨等。[3]

(二)多元文化境遇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的转变

  多元文化冲击带来大学生道德认知困惑与价值冲突,包括对道德本体认知、道德评价标准、道德自我选择的和道德实践行为的冲突与困惑等。[4]同时,网络媒介的发展使得大学生亚文化获得更多样化的表达。网络空间中文字符号、图像符号、声音符号、视频符号等,符号之间互动沟通、杂糅,轻松自如地参与亚文化的生产和传播,催生出网络流行词、表情包等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网络表达方式。如今盛行的网聊文化、网络流行语文化、粉丝文化、自拍文化、弹幕文化、直播文化、网游文化等,都寄生于网络。另外,网络民粹主义倾向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也十分值得警惕。

  对此,有学者认为,文化多元境遇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创新路径,切实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实际,构建渐进式道德教育层次目标;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重点发展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作出判断和决策;要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实现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建构。要从"伟大"走向"平凡",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他律"走向"自律",围绕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开展面向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德性生成。[5]

(三)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亟需提升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   有学者指出,当代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呈现了一些新特点,包括敢于自我呈现和防"窥视"心理并存、信息传递选择性偏好与信息流量逆反心理并存、猎奇心旺盛与"网络意见领袖"认同心理并存。这些特点的形成是伴随着互联网媒介的发展而产生的,了解这些特点,是我们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高校要学会利用社交网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加强能力培养,充分意识到利用社交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包括熟悉运用各种社交网络平台的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圈的能力,调查了解学生心理需求的能力,敏锐捕捉优质信息的能力,创新开发信息内容和形式的能力等。第二,要建立良好师生社交网络圈,开发优质信息资源,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转化,带动思想碰撞。第三,塑造"网络意见领袖"身份,关键还在于完善自己的内在功底。[7]还有学者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要改进教育理念、目标与评价,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培育体系,增强学生对信息传播的责任感与信息规范意识,提升大学生正确参与和驾驭新媒介的现实能力,能促使学生在生活与实践中获得教育。[8]

(四)"双创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新任务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经成为时代趋势。在时代发展和国家政策引导下,"95后"青年群体在毕业后有了更多既能适应社会,又能保持自身独立性的选择,如继续深造、自主创业、间隔年等。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去向为自主创业3%、正在深造10.3%,在经历间隔年、继续寻找工作4%。另外,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2.3%的人自主创业,3年后有5.9%的人自主创业,说明有更多的毕业生在毕业3年内选择了自主创业。

  有学者针对湖北省25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展调查,指出双创时代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任务,即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启迪者、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推进者、学校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的营造者、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引领者以及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者,积极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9]有学者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构建,指出两者具有目标一致性、内容相通性、方法相容性、功能相合性,在二者双向建构的原则推动下,探索双向建构的内部和外部动力条件,推进其耦合与联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将有助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加强核心能力建设。[10]有学者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培育大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勇气和自信,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说,要把普遍号召与具体指导结合起来,注意培养典型,树立样板,提升个案经验,推动一般,具体在明确创新创业的真正目的、处理好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的关系、形成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学风、选择好创新创业的项目、组织好创新创业团队几个环节予以指导。[11]

三、基于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传媒的快速发展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调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被越来越多的调查研究所采用。调查的呈现方式也更加丰富,可视化、图像化特征明显。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也从不同向度,对95后青年的思想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调查的手段更先进、方法更科学、分析更全面、结果更准确,调查研究的时效性明显增强。这就为我们开展基于大学生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做了很好的基础性工作,使得我们能够更全面直观的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从而进一步提升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基于当前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还需   "95后"成长于在改革开放、经济富强的时代,"00"后也即将走进大学。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享受了改革开放积累的丰硕成果,他们普遍具有主流意识形态认可。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止,甚至在互联网传媒的发展下愈演愈烈。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实践证明,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12]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是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不断提高大学生政治敏锐力、理论判断力、思想鉴别力的根本保证。[13]因此,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依然任重道远。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中加强研究、深化落实、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在学生中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等,依然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与时俱进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性

  当代大学生对个性化生活的要求很高,大部分"95后"不用担忧经济上的困难,更多的金钱能够投入到自己的兴趣中,爱电影、爱综艺,也爱二次元。有研究报告显示,"95后"明显较前辈更热爱游戏电竞及动画动漫。[14]同时,"95"大学生具有高孤独感和高话语权。有研究指出,独生子女政策使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独生子女具有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同时,"95后"成长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面宽广,对话语权的要求很高,需要平等对话的态度和机会,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这是前几代学生所不具有的特征,这同时也是对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一种挑战,需要我们去做好衔接。[15]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对人做工作的前提是对人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具有众多鲜明的性格特征,也有青年成长阶段中所具有的心理特性,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然要积极   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在劳动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内在性的人的主观心态、作为过程的对象化活动、作为结果的对象化活动产物构成了文化的三大基本领域。由此可见,无论是作为结果的"自然的人化"(文化产品),还是作为过程的"人化自然"(文化活动),都与人的劳动密不可分,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了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都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历史记忆、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无论时代如何向前发展,文化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要充分重视发挥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优势,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文化赋予我们的精神力量。当前,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关键就在于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时代之变中挖掘其文化之不变基因,运用文化活动所蕴含的教育契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16]

(四)适应从"网络时代"走向"智能时代"

  年网络数据调查显示,   年,国务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提出,到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未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从"互联网时代"走向"智能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将发生哪些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采取怎样的对策,我们都需要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李辉:《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逻辑》,《中国高等教育》年9月。

  [2]张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困境及对策》,《教育评论》年第4期。

  [3]谢晓娟、郭安宁:《从四个自信角度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年第2期。

  [4]、[5]胡芝:《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德育范式的转换与实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年第24期。

  [6]骆郁廷、方萍:《论新媒体时代的寓教于乐》,《思想教育研究》年第3期。

  [7]周敏:《大学生社交网络行为特点及教育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年第24期。

  [8]栾海清、郭金玲:《大学生媒介素养形成路径及教育体系研究》,《江苏高教》年第8期。

  [9]徐杨巧、谢守成:《双创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任务--基于湖北省26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年第7期。

  [10]宋妍、王占仁:《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建构》,《思想教育研究》年第3期。

  [11]梅晓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年1期。

  [1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年5月19日。

  [13]黄蓉生、唐登然:《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发展略论》,《教学与研究》年5月。

  [14]任晓宁:《掌阅发布"95"后阅读报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年9月5日。

  [15]陈默:《都市独生子女特征分析》,《当代青年研究》年第3期。

  [16]冯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力量》,《思想理论教育》年第7期。

王帅,中山大学学生处。

选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年度发布()》

(团结出版社年版)

采编:王振王栋梁

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
北京白癫风医院在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zxiaowanjia.com/qtxg/qtxg/89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