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有哪些特征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建造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不同用途的房屋,按照梁思成先生的划分,我们可以将年之前的建筑成为古代建筑。梁思成先生认为,民国初年,建筑活动颇为沉滞,继而欧式建筑之风大盛。随后十几年,建筑师不若以前之唯传统是尊。

虽然这些建筑都各有它自身的特征,但是我们讲古建筑的特征,也只能概括地讲。

第一,中国的房屋建筑不论大小均以“间”为单位。

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定出房屋尺度,世代传承,人们居住也方便,所以年代久了,人们盖房子,就根据这个“间”作为尺度标准。有需要,那就由3间改5间,由5间改7间,厢房各5间,后院再建一个院子又有17间,3个院子就有60多间房屋,怎样住也住不完。“间”这个单位往往是灵活的,且是方便的,自古以来,直至今日,在中国盖房子还是用这个“间”作为盖房子的基本的布局标准。

古代造房子以木结构为主,人们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每一棵树一般只有7~8米高,如果用其二分之一作为横梁,只有3.5~4米左右,而房间的开间定为4米左右,进深方向为6~7米,所以用一棵大树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这个尺度的来源是根据大树成材尺寸来确定的,时间久了成为习惯尺度。一间房就成为4米x7米的矩形,用这样的“间”来作为单位标准,有多有少都用奇数,这是中国人的习惯,因为凡是奇数,中心就有一间作为主体。

作为椽檩每间跨度为4米左右,直径为~mm左右,或下施方木,或双檩,基本能满足截面高度在mm左右,达到跨度的1/10,在力学上是十分合理的。

第二,多数建筑是由许多房屋组合而成。

我国的四合院房屋,就是用间组合起来的,每面3间,四面共计12间。一个院不够住,可做2个院或者3个院,随时可以就地扩大房屋的数量。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到实地考察,四川地区的民居,有些穷苦人家只有半间屋,有钱的大宅,一家享有百间房,从这个情况可以说明房屋间数的灵活性。在西方,大的建筑组群多数以一栋建筑为一单体,互相之间并没有什么有机联系。在中国就不同,中国多数以大建筑群组出现,各单体房屋之间都是有机联系的。在中国大的建筑群中,无论是庙宇、皇宫、佛寺都是由许多房屋组合而成的。

第三,建筑本身具有封闭性

中国古代生活,以家族为中心,因此在建筑上也反映出家庭观念。每人都固守其家,家家户户为了安全把自家的房屋用高墙包围起来。一方面,为了防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全,其实主要的还有封建的观念。

第四,布局横向延展。

中国建筑均以单层平房为主,楼房数量比较少,平房互相连接,横向发展,这与西方高楼大厦林立的布局,是迥然不同的。

第五,礼制贯穿于建筑当中。

中国为礼仪之邦,对建筑也做出了礼制方面的规定。自西周以来,在造房屋建筑时就做出相应的约束,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体现出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如主要建筑都安排在轴线上,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寝,这样一来,对建筑产生了一套规定,时间久了,成为习惯,也就成为后人必然遵守的一种礼制。

第六,文化传承体现其中

中国有着悠久文化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作为各种类型或者说流派的文化在建筑中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中国的本教-道教的代表道观;外来传入的佛教代表寺庙,随着佛教的本土化历程,其在各个时期的布局的变化与佛教的意识形态发展息息相关;儒家文化的代表文庙,武庙;民俗文化的代表宗祠、会馆;皇家文化的代表皇宫、园林等。各种建筑类型各异又互相联系,形成了璀璨的中国建筑艺术隗宝。

第七,房屋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中国人盖房子,一直就是以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在当时状况下,树木成林,原始森林很多,这是一个客观因素。木材本身又是一种良性植物,它具有温暖性,当人们接触时给人一种柔和温暖的感觉,同时加工操作极其容易,所以人们就大量地使用木材建造房屋,延续至今已有年的历史。

第八,在重点部位进行装饰。

一座建筑不单纯是工程技术,同时也应是一种综合艺术,这是缺一不可的。在综合艺术中要体现雕刻、彩画、壁画、色彩以及各种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性相当丰富,往往在一座建筑中的一些部位做重点装饰。往往在柱础、垂花柱、门窗、瓦当、滴水、正脊等部位做得很精致。

第九,防御性强。

中国古代的城池、宫廷、庙宇、佛寺、陵墓、书院、会馆等类型的建筑,都体现出一种军事防御思想。民居建筑中也是如此。每一户大宅都是筑高墙、修炮台、设望楼、安设水井、开设后门,这一系列设计,都体现出防御性。

总结:中国传统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建筑设计经验,广泛地表现在各种类型的建筑中,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很多,走出我们自己的建筑设计道路。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zxiaowanjia.com/jbhy/jbhy/86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